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史前彩陶紋飾

追溯繪畫的淵源,首先會想到史前時期那些畫在陶器上的紋飾。正是由於器表繪有精美的紋飾,考古學家把這些陶器叫作彩陶。
  這些彩陶製作的年代在大約距今3000年至5000年間。它們主要分佈在黃河流域,最集中的地區是青海、甘肅,陝西南部和河南北部。彩陶大多是紅色陶質的盆、瓶、盤、豆一類盛器,原始藝術家用一種刷筆,醮了黑色、白色以及紅色畫在器表上。彩陶紋有兩大類,一類是抽像的圖案,一類是具象的人、動物或昆蟲一類的形象。

  圖案類的紋飾數量很大,種類也非常多。常見的有水波紋、旋轉紋、圈紋、鋸齒紋、網紋等十幾種。線條畫得規整流暢,圖案的組織講究對稱、勻衡、變化,疏 密得體,並有一定的程式和規則。在甘肅省馬家窯一帶發現的被稱之為馬家窯類型的彩陶上,大都描繪水波紋、旋轉紋圖案。這些圖案勻稱、流暢,十分精彩,看上去真有行雲流水之感,使人覺得輕鬆活潑,平和而親切。面對這些五千年前的歷史遺存,我們很容易想像到歷史中講述的原始氏族社會的情景:男人耕作,狩獵,捕魚,女人從事家務或採集。沒有剝削,沒有奴役,一幅平等和諧的社會景象。稍晚於此的半山類型和馬場類型彩陶的紋飾則發生了變化,那些鋸齒紋、四大圈紋以及蛙紋等顯得大起大落,粗獷獰厲,甚至怪誕神秘。當時原始社會行將解體,社會發生變革,戰亂、動盪等不安的情緒也在圖案中流露出來。由彩陶紋圖案所引發的聯想並不是浪漫主義的主觀臆想,在歷代圖案和圖畫中,都或隱或顯地折射出當時社會風貌的基調和時代的主要精神。這一點,在以後不同時代的美術中我們還會看到。

  那些具象的彩陶紋飾更令人矚目。在西安半坡村遺址發掘出的彩陶上的動物紋雖然非常簡練,但表現得很生動:自由自在游動著的魚,奔跑的鹿,站立吠叫的狗,好像受到驚嚇。從中顯示了遠古藝術家捕捉動物瞬間特點的才能。在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的一個陶盆上,畫著五個跳舞的人,手牽手連成一排,既是一幅描繪舞蹈的圖畫,又是一個適應紋樣的圖案。

  半坡村的原始藝術家已經開始把具體的物象變形成裝飾性的圖案,並在其中注入某種觀念。他們把一條魚的側面分割為魚頭、魚身、魚鰭幾部分,用直線、孤線、三角形和圓圈等來表現,這是一種很了不起的創造。半坡的彩陶盆上還有一種人面魚紋圖形,把人面和魚形紋樣結合在一起,並且組織成很有規則的圖案,旁邊有一條魚在游動。這幅構成嚴謹又略帶神秘感的圖形,頗使考古學家費解。他們猜測,這不僅僅是美化器物而已,很可能與慶賀春天到來,祈禱豐收的祭祀活動有關。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這就是藝術史上最早帶有原始宗教意義的藝術作品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