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侖》再現了1794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拿破侖率領4萬大軍,登上險峻的阿爾卑斯山,為爭取時間抄近道越過聖伯納隘道,進入意大利的情景。拿破侖軍隊進入意大利後,給那裡的奧地利干涉軍隊出其不意的打擊,用一個月時間結束戰爭。跨越阿爾卑斯的壯舉,堪與公元前3世紀迦太基統帥漢尼拔大敗羅馬軍隊以及公元8世紀查理曼大帝征戰意大利的戰績相媲美。這場戰役的勝利,提高了拿破侖的威望和地位,為他後來登上權力的頂峰打開了通道。
意大利戰役後,西班牙國王查理四世向大衛訂制了這幅畫。大衛把畫面人物安排在聖伯納山口積雪的陡坡上,陰沉的天空,奇險的地勢加強了作品的英雄主義氣概,紅色的斗篷使畫面輝煌激昂。畫面上年輕的拿破侖,充滿夢想和自信,他的手指向高高的山峰。昂首挺立的烈馬與鎮定堅毅的人物形成對比。凡爾賽博物館繪畫部總策劃人克萊爾·康斯坦女士介紹說,拿破侖對這幅畫的創作進行了干預,要求對真實的歷史細節作修改。其實,拿破侖翻山時騎的不是馬而是驢子,穿的是普通軍大衣而不是紅色斗篷。他之所以要求做這樣的修改,據說是為了渲染其「英雄的氣概和史詩般的遠征」。
畫作完成後,應拿破侖的要求,大衛和他的學生又畫了4幅。這些畫現分別存於凡爾賽宮、瑪爾梅斯拿破侖博物館等處。其中,凡爾賽宮的藏品在大衛生前一直由他本人親自保存,懸掛在他的辦公室內。由於極其珍貴,加之尺寸較大,搬運不便,這幅畫只到意大利展出過。中法兩國文化部趁法國文化年在華舉辦的時機,促成了這樁美術交流史上的盛事。繼《法國印象派繪畫珍品展》之後,法國名畫又一次走進中國的美術殿堂,向中國觀眾講述這個在歷史上投下巨大身影、毀譽並存的偉人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