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遼金西夏元的繪畫概況

在中國古代的繪畫中,往往人物畫是最先發展起來的,遼代繪畫也不例外。但是由於生活環境的關係及契丹民族的藝術思想的原因,遼代的山水畫創作一直沒能發展起來。另外,與漢族地區相比,遼代並沒有類似漢地文人畫大發展的階段,也沒有許多屬於此類的作品。但在遼金繪畫的鑒賞中,許多並非遼金時期作者的繪畫因為描畫的是契丹等少數民族形象,被誤為遼金畫者甚多。遼的文化直接接受唐、五代及北宋的影響,儘管契丹族本身有自己語言文字和遊牧的風俗習慣,但是漢文化仍對其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遼太祖長子東丹王耶律倍(李贊華)和遼興宗耶律宗真都擅長繪畫,後者還常常以自己所畫的鵝雁送於宋仁宗。《遼史》中還提到了一些懷有絕技的畫師,但都沒有作品傳世。但李贊華和胡?父子有小幅流傳。

  考古發現中也發現了一些卷軸畫,加上在北方各地出土的墓室壁畫,數量也不算少。當然,生活在遼國的畫家,有契丹本族人士,也有漢族人,但他們的作品都因時代、環境等條件的限制,或多或少地會體現出時代的總的風格,這就是:內容多為無情節的本民族生活,人物鞍馬畫居多;花鳥畫則帶有濃郁的裝飾趣味,多對稱構圖,技法也有獨到的地方;山水畫處於發展階段,不夠成熟完善。

  北方興起的女真族在其首領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滅掉了遼和北宋,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史稱金,遼的全部疆土和黃河以南,淮河以北的中原地區都歸於金的統治範圍。經濟條件的優越和保留下來的文化的滋養,使得金的繪畫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其宮廷秘書監下設書畫局,相當於北宋文思院。除了金人因崇尚薄葬,壁畫墓少見之外,在書畫家的數量、作品的數量和品質等方面都超過了同為少數民族國家的遼。至今,我們仍能從金人和元人的詩文集中看到對於金代書畫繁盛局面的側面記載,關於任詢、王庭筠父子、楊邦基、李早、武元直、趙秉文等人和他們的作品的記載和評論散見於各家的文集。金宮廷中的書畫收藏是在所獲汴梁宣內府所藏名作的基礎上徵集充實起來的。金章宗完顏璟甚至直接仿效宣和制度,將庫存的書畫卷冊,一律改裝並親自用學來的宋徽宗所創的瘦金體題簽。經他庋藏的書畫至今還可見到。金代似乎也存在過畫院的設置,這從元人的詩文中可以看出。金的山水畫師承範寬、郭熙諸大家,北方氣息尤為濃郁,與宋人意趣不同。金的文人寫意畫則並未象遼一樣停止了發展,而是多受文同、蘇軾諸人影響,與山水畫異曲同工。人物故事畫中的人馬畫較多,應與金人的生活習俗有關。

  黨項族在西部建立的西夏政權,前後經歷了二百年,曆十帝,與宋、遼、金相對峙。但其繪畫流傳不多,但在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都有發現有西夏題記的壁畫存在,間或有木板彩繪等出土,黑城遺址也出土有大量西夏時期的藏傳佛教影響下的宗教繪畫,可以對解讀西夏繪畫面貌起到參考作用,已有專家開始對此進行研究。

  元代取消了五代、宋代的畫院制度,除少數專家畫家服務於宮廷外,還有一部分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畫家,但更多的是隱居不仕的文人畫家。元代繪畫在繼承唐、五代、宋繪畫傳統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發展,標誌就是“文人畫”的盛行,繪畫的文學性和對於筆墨的強調超過了以前的所有朝代,書法趣味被進一步引申到繪畫的表現和鑒賞之中,詩、書、畫進一步結合起來,體現了中國畫的又一次創造性的發展。人物畫相對減少了,山水、竹石、梅蘭等成為繪畫的主要題材。此外,由於社會的急劇變化也促使了社會審美趣味的轉變,在繪畫上強調要有“古意”和“士氣”,反對“作家氣”,摒棄南宋院體即所謂的“近體”,轉而主張師法唐、五代和北宋。繪畫理論上進一步強調的神的重要作用,把形似放在了次要的地位,以簡逸為上,重視繪畫創作中主觀意興的抒發,把對自然景物的描寫當作畫家抒發主觀思想情趣的一種手段,與宋代繪畫的刻意求工求似形成了鮮明對照。元代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在繪畫上卻是名家輩出,成就可觀。其最重要的畫家有趙孟頫、元四家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