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從梅子青釉穿心爐爭執看“器型斷代”困惑

現今收藏界有一種認識,把器型作為古器斷代的首要依據,這樣的斷代思路是不科學的。器型在各朝代之間都有模仿,簡單地拿器型作為斷代依據,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困惑和錯誤。

若干年前,有位“器型斷代論者”與筆者爭執一件龍泉爐的年代問題,對方死抱著“器型斷代論”不放。那件龍泉窯梅子青釉器物為“穿心爐”,器型似爐,器底部中間有一孔,孔的用途應是作為種花草時排水設計。爐的釉面青翠碧綠,釉層厚而通透,足底磕碰處露白胎,爐底有“火石紅”現象,這些特徵和宋代龍泉梅子青釉標本趨於一致,應屬罕見宋龍泉梅子青釉器物。

“器型斷代論者”認為器物是明代的,理由是只見過明代龍泉“穿心爐”,而館藏的宋代龍泉窯中也沒有該形狀器物。但如果該器真是明代器物的話,就會面臨這麼一個問題,文物界認為宋代梅子青釉為歷代最好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這件器物釉色與館藏的宋代龍泉梅子青釉器物相比毫不遜色。兩種看法到底誰對誰錯呢?有必要先談一下古器斷代的邏輯是什麼。

古器因為年代久遠,我們常常要根據考古發掘、歷史記載等手段判斷器物生產製作的年代,具體就是把涉及器物的各種資訊綜合起來分析。這種鑒定邏輯稱為“選擇相對大概率結果”。這件“龍泉穿心爐”的釉色和工藝跟宋代的龍泉梅子青釉器物是完全吻合的,其八卦紋飾在其他宋代龍泉三足爐中也有體現,明顯區別的是比一般的宋龍泉香爐底部多了一個洞。假如這件器物是出於明代的話,它的器型和紋飾與現存的明代龍泉“穿心爐”相同,但其關鍵工藝,也就是這件爐的梅子青釉色要比現存的其他明代龍泉器都要來得清脆通透,屬於當中最好的一件。釉色達到了宋代梅子青釉標準,也說明明代已經仿出和宋代相同效果的龍泉梅子青釉了,如此也就推翻了以往文物界所說的宋代梅子青釉為歷代最好的觀點。

那麼兩種分析誰更有可能接近事實呢,那就是宋代說觀點。因為如果是宋代器物,它只需滿足一個簡單的條件,也就是說只需在原來三足爐基礎上挖一個洞就能制出這件器物,而如果是明代的話就需要滿足複雜的條件。它必須研製出相當高水準的配方和燒制工藝才能實現。從存世量的概率上來說,兩方的觀點都認為是孤品。

明代從開國起就仿宋器跨度幾百年,如果真有梅子青釉的產品,為什麼沒有在這些地方出現呢,這個技術為什麼又突然消失了?現有的明代龍泉遺留物,包括瓷片和整器,都沒有發現一件這樣高質量的梅子青釉產品。從兩個事實對比中發現,宋代出現一件這樣的梅子青釉孤品的概率比明代要大得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