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不驚不怒心臟才強

北醫三院行政樓212房間,和門診大廳的熙熙攘攘人聲嘈雜相比,這是一間略微顯得有些寂寞的辦公室。推開門,75歲的陳明哲教授一個人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後面,灰白的頭髮,平和的笑容,樸素的衣著,一點兒也看不出他曾是這家醫院的一院之長,更看不出他有著怎樣傳奇曲折的人生經歷。

  “我的爸爸媽媽都在香港做醫生。”他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自己生於戰亂,趴在香港啟德機場旁邊聽過日本兵機槍突突突的掃射聲;有過優越富足的生活,上世紀70年代就在美國有車有房;經歷過最艱難的歲月,文化大革命時上山下鄉吃過的苦難以計數;也有過最累的時候,64歲又擔任了新組建的清華大學附屬醫院的院長,體驗著萬事開頭難的艱辛與繁忙。人生起起落落,唯一沒有變的,是他始終有著一個健康的身體。“今年年初,我在美國從三藩市連續開車6個小時到洛杉磯,中間沒有一次休息,所依靠的,就是手邊一杯咖啡和身體零件良好的運轉。”

  旺盛的精力來自他能吃能睡的生活習慣。“在德國,我能一次吃完一大塊豬後腿,好多年輕人都望塵莫及”。“晚上一沾枕頭,不到1分鐘就睡著了。”這固然與他年輕時有個運動員的好身體有關,更關鍵的,是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心態好是長壽的秘訣,研究表明,它不僅能減少心血管疾病,也能減少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各種疾病的發病率。”為了證實這一點,他從貼身的衣兜裏掏出一個黑色皮革面的小本子,翻開最後一頁,上面工工整整地用繁體字抄著媽媽送給他的兩句話:“驀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他解釋,不論發生什麼事,要學會處變不驚;無故受了冤枉,要泰然受之。不驚不怒就是容忍,而容忍不是弱者的行為,反而是強者的表現。做院長時,他體會到,受冤枉是常有的事,他沒有因此鬱悶焦慮,而是沉著地思考,自己有錯的馬上就改,沒錯的就去解釋,人家不理也不要緊,時間會證明什麼是對的。如今,教給他這一秘訣的媽媽,已經97歲,身體依然硬朗,95歲時還喜歡做公共汽車與眾同樂。

  除了心態,陳明哲比普通人更多地瞭解一些保護心臟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比如從1995年起,考慮到自己平時應酬比較多,他開始服用他汀類藥物,至今一直沒停。75歲的他,如今冠狀動脈、頸部動脈一點硬塊都沒有,實屬不易。“這種藥對肝功能和肌肉有一定的副作用,不過對於65歲以上的老人來說,可以減少動脈斑塊和心肌梗死的發病率。但一定要記住,在諮詢醫生後才能服用。”

  每天早晨,他一定要喝250—300毫升的牛奶,在飲食上,除了不要太鹹外,他對自己並沒有太多要求。“美國曾針對3組60歲以上的老人做過一個實驗,一組嚴格控制熱量,每天只能攝入1200千卡;一組吃低脂肪食物,嚴格控制主食;一組什麼都可以吃。5年後,證明什麼都可以吃的這一組人最健康,死亡率低、心血管事件和腫瘤都少。”他說,其實這還和心態有一定的關係,對自己別太苛求,心態好,也更健康。“不過,血脂、血壓本來就高的人除外。”最後,他笑著提醒說。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