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古籍收藏 套印本歷久彌珍

在古籍收藏中,有一個說法 「善本時間早於乾隆」;同一時期的古籍中「刻本優於印本;初刻優於翻刻;套色優於單色;圖畫優於文字」。一套光緒時期的木刻本《十竹齋畫譜》,專家給出的市場參考價是1萬元。有人也許會問,一套光緒時期的舊版書,會有這麼高的價格?此套書專家有點評,該書是中國歷史上有重要影響的一部畫譜,自明首刊後,後世多有翻刻。此書為光緒時期刻本,如是明代原刻本,則估價最少在20萬元以上。筆者認為,此書能夠有如此影響,主要是因為此畫譜在印刷上採用一種套色印刷法。如今,套印本已成為較稀少的「古董」多已收歸國家圖書館,特別是一些流傳較少的套印本,早已被國家定為善本。套印本除了資料內容外,其實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正因如此,才會受到藏書者的青睞。  
  套印術發明前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都是白紙黑字(個別為紅或藍)的單色印刷。套印術的發明,使書籍不但有閱讀的內容,更有一種閱讀時賞心悅目的感覺。明代文學家兼畫家陳繼儒便將雕版印刷術、活字印刷術及套色印刷術稱為印刷史上的三變。可見套印技術在印刷史上的地位。  

  套印方法因工序複雜,技術要求嚴格,因而每版書籍印數非常有限,不像今天每版可印幾萬、幾十萬冊,且可重複使用。古代許多套印書每版只能印幾十部。在當時,套印書就因其刻印精良,彩圖絢麗,形象逼真,而深受人們歡迎,並成為人們爭相尋購且不可多得的版本。  

  1995年以後,古籍成為收藏者關注的重點之一,價格也是不斷上揚。前一時間,古籍價格有些回落。其實,這正是藏書者成熟的一種反映,愛書人開始向精品上發展。套印本作為一種特殊的古籍版本,正不斷為人們認識。目前,套印本在古玩市場上早已是難以尋覓之物,書刊拍賣會上,時常可以看到一些套印本。2003年中國書店舉辦的春季書刊資料拍賣會上,一部《古香齋新刻袖珍御選古文淵鑒》清康熙內府刊五色套印巾箱本以1.5萬元成交。在秋季拍賣會上,明凌氏刊朱墨套印本《李於鱗唐詩廣選》以1.2萬元成交;清康熙時用紅、藍、綠、黃、黑等多色套印的《西湖佳話古今遺跡》插圖僅存10多頁,成交價竟達到3.2萬元。一部套印本古籍,價格往往高出同時期版本古籍的幾倍。套印本因為工序、技術、歷史等方面的原因,每一部都是值得藏書愛好者收藏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