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老百姓非常信奉多子多福的風俗習慣,一心望子成龍,表達期盼種族興盛不衰等精神理念,並將此賦予陶瓷中。磁州窯作品中的兒童形象,無論是繪畫還是雕塑,在對它們的描述中,工匠們均抓住其主要特徵,充分施展出寫意、傳神、生動、氣韻等特點。既有鮮明的宗教文化意識,也儘量使作品中的形象能夠體現出生活的歡樂,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與娛樂情趣,形成一幅盡情描述兒童形象的斑斕世界。
宋、金、元時期,由於我國北方曾先後出現幾個民族政權,朝代更迭頻繁,形成了各種民族文化藝術相互融合的局面。磁州窯大量吸收了各種民族與民間文化藝術的精華,繪畫藝術與雕塑技藝達到快速發展,表現內容與表現題材更加豐富多樣。這一時期,磁州窯作品中出現大量的表現兒童們生活的場景。畫匠們將兒童參與勞動、體育、雜戲、嬉戲、玩鳥、持蓮、趕鴨、垂釣、讀書、寫字等活動的內容,以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些兒童題材的繪畫,分別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真實生動地畫出了孩子們的快樂生活,以及他們的心理活動與動作風貌。
宋、金磁州窯兒童繪畫作品多為簡潔型繪畫。許多反映民間兒童生活、遊戲、玩耍的作品,常常崇尚以簡潔為美的繪畫風格。磁州窯陶瓷極為注重紋樣圖案的結構經營。古時磁州窯的畫匠所謂追求以簡為美,其本意也並非在用筆越少越好。而是為了突出主題,將著力點放在對主題形象的意境的營造上。許多畫面不追求邊幅,也能夠達到將表現紋樣畫到盡善盡美的程度。
河北省邢臺出土了一件磁州窯“兒童垂釣圖”紋枕(圖1),反映出畫匠的卓越的繪畫風格與意匠。畫面中僅繪有一垂釣兒童、一支釣魚竿、三條小魚及微瀾的河水。而枕面上的畫面卻大部留白。這樣使得畫面的主題非常突出之外,又營造出天水一色,畫中無聲似有聲的那種寧靜的感覺。這裏孩童的稚嫩表情、專注的動作、衣服的飄動等均細緻入微地寫出,反映了磁州窯畫匠的卓越的繪畫風格與獨到的匠心。
磁州窯“少女蹴鞠圖”紋枕(圖2)。描繪了一位少女,高挑的個頭,頭上扭著犄角,上著長衣,下著筒裙,左衽,甩著水袖,身穿繡有圖案的繡衣。她的臉上洋溢著稚氣,略低首,正專心致志地彎腰進行蹴鞠的情景。使少女生動、活潑的模樣,表現得一覽無遺。該枕面繪畫,除描繪主題人物孩童之外,皆為一片空白。畫家正是藉以通過大量的留白技巧,突出了孩童作為主人公的形象。
2001年觀臺窯出土一件“兒童逗鳥圖”紋枕(圖3)。繪畫中的兒童身體略向下躬彎,濃眉大眼,厚厚的嘴唇,身穿帶花紋的衣服。兒童頭頂上頂著一只鳥,一副非常頑皮、樂呵呵的戲耍樣子。這幅陶瓷兒童繪畫作品中的兒童,表情真切,動作詼諧,極具時代氣息。另外,磁州窯繪畫作品中還有“孩童持蓮趕鴨圖”紋枕(圖4)等繪畫作品,充分展示出古代中國兒童豐富的娛樂場景。
宋元時期,中原地區曾出現連年戰事,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國家經濟慘遭破壞,家業不振等社會狀況。停戰後,國家剛剛恢復,百廢待興,經濟文化建設均需大量勞力。耕作荒地恢復農業與保衛國家都需要人,手工業發展也需要大量人手。因此,人們自然寄希望於多生育,增加人口。這樣,兒童圖案與紋樣的大量出現,既反映出人們期盼種族繁衍,家業興旺。也表現出為了國家強大,民族興旺,期盼多子多孫,人丁興盛的心情。在此時代背景下,磁州窯作品上的兒童嬰戲圖內容逐漸豐富起來。這大概也是磁州窯兒童題材作品大量出現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