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虎豺逐馬圖

內蒙古陰山 巖畫 縱27厘米 橫65厘米

虎豺逐馬圖鑿刻於內蒙古陰山烏拉特中旗昂根公社南山頂石壁上,畫面朝東。畫面描寫三隻動物,中間是一隻虎(20X12厘米),細腰長身大頭,一副飢餓的樣子,張開血盆大口追趕前面的一隻小馬(13X12厘米),虎的身後緊跟一隻豺(13X6厘米),尖頭豎耳、細長身軀、高腿、短粗尾巴,作悄步行進狀,前面的小馬放開四蹄急馳逃命,猛虎撲食的剎那間動作,被畫家(獵牧人)準確地描繪下來。

這幅巖畫是用鈍尖工具一點點鑿刻而成的。其製作程序大概是:先畫出形象輪廓,然後用堅硬的石器或金屬器沿輪廓一點點敲鑿,由無數麻點組成形象。麻點成圓形,估計是用石器敲鑿的。製作時間較早,大概在新石器時代。從形象處理看,製作時間也應較早:三隻動物均取側面,虎豺只畫兩條腿;動物比例也是失調的,虎的個頭比馬還要大,這在實際上是不大可能性的,它反映了原始人的思維特點,在原始人眼裡,自然形態的大與小,是次要的,甚至「視而不見」,而某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地位的大小才是最重要的。早期的空間概念都只涉及質的關係,而不涉及它們之間的量的關係,量只解決現象問題,質才解決根本問題。虎的自然形體要比馬小,但在力量方面要比馬大得多,馬在本質上是弱小的。本質上強大的東西就應該是突出的,醒目的,形體也應該是高大的。世界各國早期的藝術,幾乎無例外地採用這種手法。在埃及奴隸制時代的雕刻中,某些權威人物如皇帝、國王、父母等,往往比他們的臣屬或子女在個頭上大一倍,在印度佛教雕刻中,佛在體積上總是比周圍的菩薩、弟子大出一圈。

 

感謝您願意分享您的生活經驗
返回列表